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2023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开幕 全球速看料

发布时间:2023-02-03 16:38:25 来源:福州新闻网

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又至。精彩的民俗表演、丰富的非遗技艺、浓浓的海峡元素在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一一呈现。

2月2日,2023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开幕。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7个功能模块、23处功能点,涵盖舞台展演、手作集市、美食专区、街头文化表演等,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好听的民俗精粹“一网打尽”。

台湾馆里,用菱角制作的工艺品吸引了游人。记者 张旭阳 摄


(相关资料图)

民俗巡游

2月2日9点整,令人目不暇接的民俗巡游就精彩开演。

“咚—哒—咚咚哒”伴随着欢快的节奏,一群畲乡姑娘身着漂亮的民族特色服饰,手拿竹竿、腰挂木块,迎面向观众走来,带来畲乡魅力。一手拿竹竿敲打着地面,一手拿砍竹刀敲打腰间的木块……手舞足蹈间,畲家女子劳作的画面若隐若现,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勃发的生命力。

板凳龙、省璜村夜龙、肥狮……“太有意思了。”来自茶亭十番乐团的王榕完成自己的巡游后,也忍不住回过头来继续观看来自其他巡游队伍的表演。

福清市新厝大澳村的海族舞民间文艺队举着各类“海产品”踏街而来,锣鼓队员跟在队尾为队员敲响节奏。“我们民间文艺队都是大澳村的渔民,所举的道具也都来自生活,有河豚、黄瓜鱼、龙、鳌鱼、乌贼等29种。”队长陈国珍说。

巡游结束后,12支民俗表演队伍走进梁厝历史文化街区,穿梭于游客之间,让每一位游客零距离感受民俗文化的强烈感染力。

住在三江口的蔡阿姨和可爱的孩儿弟合完影,又带着孙子去敲了状元鼓。她说,“从邻居的口中知道梁厝正在举办民俗节后,我就赶紧过来了,平时难得有机会看到这么丰富的民俗表演,我已经打电话给我在长乐的娘家人,让他们明天一起来感受一下。”

民俗在人群中流动,人群在美食中徜徉。

除了有精彩的民俗表演、非遗展示,还少不了美食。永泰葱饼、闽清粉干、漳港鱼丸……一路上来自福州各地的美食散发的香气挑动着游客的味蕾,美食摊位前挤得水泄不通。在福清海蛎饼摊位前,排起了长队,正在排队的市民吴啸说,“都说福清海蛎饼不错,我也来尝尝!”

多彩非遗

《菩萨法器》《雅思》《黄财神》……在2023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上,怎么出现了这么多的西藏元素?原来,今年的民俗节特邀唐卡漆画项目加盟,用《雪域漆彩》展览,奏出闽藏协奏的山海歌。

唐卡是神奇的西藏珍品,漆画是灿烂的福建艺术,唐卡与漆画的结合架设起沟通汉藏人民文化的桥梁,让传统的唐卡有了新的市场方向,也提升了漆画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扎根福州本土文化的非遗也在梁厝的各个古厝内绽放光彩。

鼓楼台江晋安民俗馆内,被列为第七批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位置前摆了许多精致的木构件,吸引了许多游客的驻足。

项目代表陈剑灵介绍,“福州古厝的修建与复原,少不了福州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参与。在掌握明清与民国时期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基础上,我们就能准确地画出建筑结构的图纸,了解待修缮古厝内缺失的构件或纹饰。目前,我们这项技艺已经用于三坊七巷、白塔及多个乡镇古厝的修复当中。”

非遗既涵盖了日常的衣食住行,也是审美和艺术的体现。

“太美了!”长乐罗源连江民俗馆内,由一颗颗米粒黏合而成的粉白色立体莲花晶莹剔透,让游客发出惊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福州高楼米线的传承人陈国锐却向游客着重介绍起一旁小小的钥匙扣,这些钥匙扣里嵌着用米拼成“福”字和雪花,“这都是幼儿园小朋友动手制作的,轻便灵巧,也适合作为文创产品走进市场。”

结合“非遗进校园”,高楼米线定时定点走进长乐的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开设乡土校本课程,唤起孩子们对高楼米线的兴趣,让这项一度失传的技艺重新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手中焕发活力。

今年新增的“数字造福”数字民俗馆,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去处。在这里,可以借助AR、VR技术和穿戴设备体验,一招一式地学习鸣鹤拳等,并进行模拟实战,朱景丞小朋友就当了一回“大侠”。“太刺激了!”刚刚体验过游戏的朱景丞说,当“柱子”转过来的时候,要迅速用手去挡,才能通关。

数字民俗馆还设置了赛博朋克风拍照打卡点,呈现穿越古今的别样江湖风。

浓浓“台味”

“在这新春佳节之际,我谨代表马祖全体乡亲敬祝‘民俗好福气,福兔闹新春’,并祝2023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圆满成功。”活动一开始,马祖县长王忠铭就带来视频祝福。

线上,马祖县长、马祖青年代表献上暖心祝词,展示地道的马祖民俗;线下,马祖乡亲代表与在榕台青登上舞台,作为嘉宾主持亮相福州主会场,带来拜年问候。

一直以来,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立足福州与台湾相邻的地缘优势,着重引入海峡元素,特别突出福州与马祖地区的同根同源,助力“福马共同家园”建设。今年,20余名马祖乡亲通过福马“小三通”航线专门来榕参加活动,这也是疫情后首次有岛内民众组团来榕交流。

“两岸很多民俗活动一脉相承,同根同源。通过今天的活动,我看到不少民俗活动在大陆深深地继承下来了。”看过多彩的民俗活动,马祖乡亲林佑兴期盼通过更多这样民俗交流活动,让两岸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走进台湾馆,“两岸同福之福马二十四节气展”展示福马两地二十四节气风光摄影作品,手工艺人展现台湾毛线技艺和纸雕作品……“这是今年的生肖兔,这是虎,这是老鼠,这些都是来自台湾设计师的作品。”现场马祖乡亲刘连官介绍:“纸雕是台湾非常受欢迎的技艺,而且是非常适合亲子合作的手工项目。”

台湾馆外,“名城少年”正和两位来自台湾的小朋友一起搭建木拱廊桥。打地基、搭横梁……不用钉子,五六分钟就复原出一座千年廊桥的模型。“木拱廊桥又叫连心桥,代表着名城少年和台湾小朋友心连心。”参与木拱廊桥搭建的“名城少年”蔡玴铭说,“通过亲手搭建,我们一起感受到了廊桥在千年风雨中屹立不倒的奥秘。”(记者 林奕婷 冯雪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