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小生活大产业:湖南打造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 快看点

发布时间:2023-07-01 11:24:59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编者按:


(相关资料图)

湖南正加快建设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让更多非洲农产品等走进中国百姓的生活,直接惠及两地人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浓厚的“烟火气”,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6月29日,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暨中非经贸合作论坛在湖南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 刘志雄 长沙报道

虽相隔万里,但湖南正日益成为中国地方层面对非经贸合作的桥头堡。

这不,就如火热的天气一样,热闹非凡的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正在湖南长沙举行。

高端论坛、经贸对接、专题研讨……博览会期间将举办各类活动近40场。

而距会场仅10公里、位于长沙高桥大市场内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内,则是一派“小清新”。

在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展示的非洲水果。

在这里可大饱口福。尝埃塞俄比亚咖啡、品南非红酒、吃肯尼亚牛油果……在家门口享地道的非洲风味。

“非尝”美味的背后,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功不可没。

交易中心是什么?

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简称交易中心),虽然名称较长,但实际上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直白点说,就是让我们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能有更多跨海达洲的选择,在家门口就可买到来自万里之外非洲大陆的优质农产品。

小小的咖啡豆便是典型。

刚刚完成1亿元A轮融资的“小咖主”,是一个从高桥大市场成长起来的新品牌。“想都不敢想。”“小咖主”CEO景建华坦言,如没有中非经贸博览会,没有交易中心,公司不可能做到今天这般规模。

景建华曾是一名咖啡师。以往苦于湖南没有稳定的原料渠道,做卖咖啡的生意,景建华得紧盯上海、广州等地货源。“不仅物流成本高,品质也难以得到保证。”

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的埃塞俄比亚展馆,非洲友人品尝“小咖主”咖啡。

湖南打造的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让景建华看到了希望。

2021年,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和自贸雨花区块,景建华创立“小咖主”。通过非洲咖啡交易中心,“小咖主”拉通了非洲咖啡采购、研发生产、品牌孵化、展示销售等环节,使咖啡整体成本比市面同类产品要低30%。

“过去一年多时间,我们以湖南长沙为中心,辐射华东、华南、华中等地,相继开了30余家门店。”谈及未来,景建华踌躇满志,计划再开300家门店,也希望以今年3月份举办的中非咖啡产业合作论坛为契机,联合全国咖啡贸易同行,结成非洲咖啡产业联盟,一起做大非洲咖啡豆的进口增量。

专注于金属材料进出口的何方,也被长沙这片投资“热土”吸引,将公司从浙江宁波迁到湖南长沙,开辟新赛道,尝试做非洲坚果等农产品进口业务。

“我在尼日利亚认识做农产品的团队,得益于中非经贸博览会这一平台,以及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相信公司未来将实现金属材料、非资源性产品‘两条腿’走路。”何方信心满满。

自贸雨花区块着力打造非洲品牌中国发源地。

毫无疑问,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正日益成为湖南对非经贸合作的前沿阵地。

“此前,中小交易商想直接对接非洲市场,即便有想法,也可能无从下手,交易中心为他们提供了平台。”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雨花管委会贸易服务局局长李光说。

高桥大市场建设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引导园区企业建立非洲非资源性产品的非洲直采、仓储物流、营销推广、交易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咖啡、腰果、夏威夷果、可可、干辣椒、芝麻等六条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助推了中非经贸的交流和合作。

交易中心为了什么?

建设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是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核心项目。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在2021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被纳入中非合作“九项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湖南自贸试验区的三大任务之一。

其重点是“一机制、一试点、六大中心”,即先行区部省联席会议机制、对非本币结算贸易试点、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中非跨境电商合作中心、中非产业链培育中心、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中西部地区对非物流中心、中非经贸交流促进中心。

3月16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推介会在北京举办。

对此,湖南省委党校研究中心(决策咨询部)主任、教授沈素素说,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位列“六大中心”建设之首,是“六大中心”建设的基石,也是湖南打造地方对非合作示范高地和中非经贸合作交流长效机制的创新探索。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肖皓说,在“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中国如能全面扩大非洲国家农产品进口,不仅可以释放中国内需市场潜力、满足中国消费升级需要、丰富产品来源,又能优化对非进口结构、提高非洲国家外汇收入、增加农业人口就业。

不远万里来到湖南的非洲水产品。

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直接惠及中国和非洲两地老百姓,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有重要价值。

以前中国从非洲进口工业、燃料等原材料,现在大量进口农产品,这本身是贸易的一种升级。

此外,在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中,湖南自贸试验区作为唯一将对非经贸合作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的自贸试验区,谋划在国内率先形成非洲国家优质农产品进口的新通道和新格局。

不难发现,建好、运营好交易中心不仅是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湖南自贸试验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职责使命。

游客在参观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

“湖南正以建设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为核心,着力扩大非洲优质产品进口,培育面向国内市场,涵盖采购、仓储、物流、加工、展示销售、供应链金融的全产业链。”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郭宁表示。

交易中心怎么干?

有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湖南对非洲进出口总额270.1亿元,同比增长54.5%,总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尽管成效明显,但提升空间仍很大。为何这么说?

非洲农产品丰富、品质优良,不过大部分非洲农产品主要流向了欧美市场,我国长期处于“洼地”,巨大贸易潜力尚未释放。

供给端,非洲农产品生产能力不足,加工能力较弱,商品化率不高,不利于商品价值增值和出口。

例如,科特迪瓦作为非洲第一大腰果生产国,其产量占据非洲腰果产量的1/3以上,但由于其国内加工转换率不足10%,出口主要以低附加值未去壳腰果为主。

流通端,中非之间海运和空运航线数量、频次仍不及欧美。

需求端,我国消费者对非洲优质农产品缺乏深度了解,尚未形成品质、品牌和产地的粘合效应。

6月27日,非洲18国媒体记者在湖南农业集团参观、采访。

那么,接下来如何发力?

在沈素素看来,未来,湖南应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交易市场,让高桥大市场真正成为非洲非资源性产品的集散交易中心、对非经贸企业的汇聚中心、对非出口产品的展示交易中心,同时推动高桥大市场从传统批发零售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打通更多非洲非资源性产品进口“绿色通道”,将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定位为非洲进出口商品“直接进出口港”,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充分释放对非跨境贸易便利化红利。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汇聚全国非洲非资源类产品贸易企业入驻高桥大市场,在自贸区片区建加工生产基地,完善贸易产业链,集聚商品、资金、人才、服务、数据等要素,实现“原料非洲买,产品卖全球”。

随着湖南等地向非洲不断输出农业技术,不断出口小农机等产品,提升非洲农业产业化水平,也能更好地促进非洲农产品出口。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做生意最能让两地民众自发往来,增进交流。

在本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中非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投资洽谈会暨非洲油料进口圆桌会议、中国—非洲国家卫生与植物卫生合作论坛等多场会议,将进一步交流非洲农产品输华的经验和需求。

在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平台的带动下,交易中心将助力更多非洲农产品丰富中国百姓的餐桌,让更多的非洲好物走上中国商店的货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