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每日热门:首次发布!中国绘制!

发布时间:2023-04-25 00:36:18 来源:BRTV特别关注

今天(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今天上午联合发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次发布的影像图为彩色,包括按照制图标准分别制作的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鲁宾逊投影图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空间分辨率为76米,将为开展火星探测工程和火星科学研究提供质量更好的基础底图。天问一号任务获取的包括影像图在内的一批科学探测数据,将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

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

鲁宾逊投影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制图过程中,想要实现近15000幅图像的准确拼接,并且保证地理信息准确和色彩度真实,难度非常大。那么到底要如何制图,这一过程有多复杂呢?首先,了解一下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像时的轨道高度。环绕器的飞行轨道呈椭圆形,所以在距离火星地面最近的时候才是成像的最好时机。火星全球影像图,是由天问一号环绕器拍摄的284轨共14757幅图像拼接而成。为了保证图像质量,相邻两轨图像的重叠率要控制在15%,这就对环绕器的轨道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我们要制作一幅彩色图像,那么首先就要保证图像颜色要准确还原。也就是说,要将获取图像中的颜色进行修正,让它更接近火星真实的颜色。为此,科研人员利用天问一号环绕器搭载的矿物光谱仪的数据,对图像的颜色进行多次校准之后,最终获得火星真实的颜色。制作图像的最后一步,就是校正图像位置误差。由于全球影像图是由多张照片拼接而成,拼接的地方就会出现重叠内容。于是,科研人员在这些拼缝区域提取了1700多万个校正点,通过对比相同的地点进行校正,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带有地理坐标,并且无缝拼接的图像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全球影像图。

22个地理实体分布图

科学研究团队通过火星高分影像,识别了着陆点附近大量的地理实体,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将其中的22个地理实体,以中国人口数小于10万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加以命名,将中国标识永久刻印在火星大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科技日报

编辑:高迪

责编:赵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