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丹寨县“四强化”推动黑猪产业品牌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10 12:10:33 来源:天眼新闻


(资料图片)

一是强化品种选育。采取“保种区+基地+核心场+扩繁场”模式,因地制宜在县、乡、村建立选育基地,按照丹寨黑猪种类分区进行选育饲养,并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专家人才开展黑猪繁殖生产技术合作,优先选择抗病力强、繁殖力高、耐粗饲等优质种猪进行改良配种,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种源。同时,积极培育养猪能手、养殖土专家全面开展本地黑猪育种,实现黑猪生产本地化。目前,全县共建立黑猪选育基地12个,选育出丹寨黑猪品系6个,构建形成了以本地柿花猪、“萝卜猪”为主的纯繁体系和扩繁改良一是强化品种选育。采取“保种区+基地+核心场+扩繁场”模式,因地制宜在县、乡、村建立选育基地,按照丹寨黑猪种类分区进行选育饲养,并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专家人才开展黑猪繁殖生产技术合作,优先选择抗病力强、繁殖力高、耐粗饲等优质种猪进行改良配种,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种源。同时,积极培育养猪能手、养殖土专家全面开展本地黑猪育种,实现黑猪生产本地化。目前,全县共建立黑猪选育基地12个,选育出丹寨黑猪品系6个,构建形成了以本地柿花猪、“萝卜猪”为主的纯繁体系和扩繁改良猪为辅的黑猪养殖品系。

二是强化多元经营。实施“大场带小场”的基地代养模式,支持龙头企业与闲置养殖场所有者采取租赁形式开展养殖业务,盘活现有闲置标准化圈舍资源,解决养殖圈舍扩容的问题。鼓励相关企业采取签订赊销协议的方式,向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户提供断奶仔猪、饲养技术指导及回收成猪销售服务,解决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引导龙头企业、养殖合作社与村(居)签订养殖合作协议,为黑猪散养农户提供饲养管理指导,以不低于市场价格进行成猪回收,提升农户养殖积极性。2022年以来,先后盘活闲置标准化圈舍资源17个进行黑猪养殖,带动存栏1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286户,散养农户5148户。

三是强化产销对接。整合巨能实业有限公司、老烟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翁帮永英合作社等资源,因地制宜在乡镇建立腊肉、香肠、黑毛猪肉小米鲊等猪肉农产品加工厂,实现猪肉农产品加工本土化。采取以肉制品加工为主的品牌销售模式,允许县内企业、合作社生产的对外销售的猪肉农产品使用“丹寨黑猪”地理标志,通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的方式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利用东西部协作资源,通过电商平台直播、设立专卖店、订单采购等形式将“丹寨黑猪”农产品远销广东、浙江、上海等地,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目前,共有20余种猪肉农产品使用“丹寨黑猪”地理标志进行销售。2022年以来,猪肉农产品销售额共计2.3亿元。

四是强化风险防控。对养猪场、保种区、散养户等实行分片分区、包村包场网格化管理,定期组织开展检疫检测、流通监管、消毒灭源等防控工作,在所有规模猪场实行猪瘟、口蹄疫等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机制,支持养殖企业自主采购疫苗、自行开展免疫,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选育基地、养殖大户及散养农户家中开展防疫技术指导服务。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市监、农业、公安等部门力量,不定期开展案件查处、溯源追踪等工作,严厉打击不按规定调运生猪、屠宰加工病死猪等违法行为,实现养殖环节、流通环节安全、高效运转。2022年以来,共开展防疫排查6次,联合执法监督4次。

供稿   丹寨县农业局

一审 刘珺珺

二审 石开恒

三审 陈玉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