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拥抱变化的阿里再一次拥抱变化。2023年3月28日,阿里宣布了新的组织变革,这应该是迄今为止,阿里最重要的组织变革,其变革力度之大堪称前所未有。
具体而言,阿里集团将设立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六大业务集团将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个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集团则从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这也意味着,各个业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调整策略,独立面对市场的竞争,具备条件的业务,也保留了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资料图】
阿里把这次架构调整概括成“1+6+N”:1是阿里集团,6是六大业务集团,N是多家业务公司,以及孵化中的创新业务。
事实上,阿里几乎每年都会在组织和人事上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当然,这些调整大多停留在业务层面。这一次阿里的变革之所以“剧烈”,是因为,张勇直接地从顶层入手,很果断的重新定义和架构阿里集团和各业务的治理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6+N”的组织变革,是阿里新的管理周期的一次“改革开放”。
形象点说,阿里要告别“大锅饭”,变成了“责任承包制”,这一次虽然不是“分家”,却也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给了各个业务更自由的空间。
谈及这次变革时,张勇说:“(阿里)这些多样性的业务,与其放在一个锅里,不如果断让它们单独面对市场。这样才能解决一代又一代员工“为谁而战”的问题”。
这次“1+6+N”的变革,是阿里一次阶段性的管理上的告别。阿里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的在管理上的一次“自我变革”。
2015年5月,张勇接任阿里集团CEO,阿里也提出了“中台战略”,形成了“大中台、小前台”治理模式下的One Company。“大中台、小前台”是阿里在管理层面的“集权”,它的背景是移动互联网进入中段转折点,面对市场变化,阿里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力出一孔。当然,“大中台、小前台”战略的直接效果是,阿里在2015-2020年无论是营收规模抑或是股市市值,还有用户规模、平台交易额的高歌猛进。
目前,阿里平台有全球活跃买家13亿,平台交易额超8万亿。“太中台、小前台”的组织设计,是“力出一孔”的初衷,“利出一孔”的效果。
如果梳理阿里企业史,你会发现,阿里在公司治理的自我变革和组织架构上的调整,是一贯的领先行业,其根源可能是阿里的业务都处于市场激烈竞争中,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要求它必须不断地在组织和管理上因时制宜。淘宝和天猫的电商业务,菜鸟的物流业务,高德的本地生活,阿里云的云计算等等,都是充分竞争激烈,甚至惨烈的赛道。
外部的激烈竞争和自我忧患意识,是阿里热衷于架构调整的原因。近7年来,阿里大大小小超过20次组织架构调整,平均下来每年有3次。每一次“拥抱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活力,阿里也受益于此:比如,2004年淘宝拆分出来了支付宝,支付宝长出了蚂蚁,2011淘宝一拆三有了天猫,2012年的“七剑下天山”,为阿里云的崛起创造了机会,也为菜鸟的起飞埋下伏笔。
如果用“集权”和“分权”来看阿里的组织变化,可以看出阿里的管理周期。阿里的管理周期服从市场周期:市场有相对确定的预期时,需要攻坚,组织和管理上要集中兵力,环境变化,有着诸多不确定性时,则会放权,让听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自我否定和自我变革,对一个组织,尤其是成功的企业来说,是很难的事。更难的是,在自我变革的同时,还有一以贯之的不变的实质和内容。过去七年阿里20次的组织架构调整,有一以贯之的管理目标,那就是“让组织变得敏捷”,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说到底,企业的持续经营需要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阿里“1+6+N”变革的尝试,始于2021年的“多元化治理”。这一年,张勇的组织战略做了升级,开始强调“要把中台做薄”。2021年岁末,张勇宣布阿里从“中台战略”升级为“多元化治理”,业务总裁承担起小CEO的职能,把阿里核心板块划分为中国数字商业、云智能、本地生活和海外数字商业四个板块。经过一年的尝试,最终有了阿里24年未有之大变局。
严格来说,“1+6+N”不是“大中台、小前台”的否定,而是一次升级。两者都在试图回答管理上的同一个命题,如何避免大公司病,让大象跳舞,敏捷组织。经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速扩张之后,互联网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臃肿和由此带来的创新乏力的问题。张勇在2015年上任阿里CEO之初就曾说过他的答案,“敏捷组织”,“把大公司做小”。
从2015年的中台战略,2021年的多元化治理,再到这次“1+6+N”,本质上都是“把大公司做小”的努力尝试。其实不止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国外科技公司也要面临“大公司病”的管理挑战,Google重组Alphabet之际,其创始人拉里·佩奇就说:
“我们一直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各家公司都会变成更加循规蹈矩,安于守成,只做些添补调整。但在科技行业,革命颠覆性的创新不断推送着下一个巨大增长领域,你需要让自己有一些不安分,以继续保持与行业挂钩”。
关于阿里的组织变化,张勇的这番话,还是很坦诚的:
今天阿里巴巴作为一个整体上市的公司,有多样性的业务。纵观全球的大型的上市公司,有的体量比我们大;但业务如此多元多样、跨度那么大的,很少。从这个角度来讲,多样性的业务,与其放在一个锅里、一个上市载体里端出去,还不如到了市场接受的条件,就果断地让他们单独面对资本市场,成熟一个,上市一个。
上市不仅是上市本身,也是独立面对市场的更高要求。我们希望能够出来若干个上市公司,而若干家上市公司下面经过几年又能够再生儿育女,分出来更多上市公司。这样,我们业务才算走向繁荣,才能解决一代又一代的员工“为谁而战”的问题。我们希望大家都能为自己而战,为自己所奋斗的事业而战。融资上市本质上就是市场检验。
大到机构小到个人散户,愿意来认购你的股票,说明你的业务就做好了,你受欢迎。这比打3.5分,打3.75,打3.25分,要有力得多。这个背后也解决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大家不是为了完成绩效聚到一起,而是共同做一项事业。事业是不是成功,不是靠绩效来考评,是靠市场来检验。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这句话是不变的。真的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股东就会喜欢,市场就会喜欢。最终市场是金钥匙,用市场来检验。